軸承知識
數(shù)控軋輥磨床砂輪選型和使用
2021-08-14來源:《中國新技術新產品》2020年第7期
徐繼根
(中煤大屯蘇鋁鋁業(yè)有限責任公司,江蘇 徐州 221007)
摘 要:砂輪對于軋輥磨床來說是磨削過程中尤為重要的工具,是與軋輥輥身直接接觸的部件,砂輪質量的好壞、砂輪的選型和正確的使用、砂輪磨削前的修整情況及操作者對砂輪特性的熟悉程度,直接決定了軋輥的表面質量及能否滿足工藝要求。因此選擇砂輪主要是根據(jù)軋輥的材質、硬度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,對砂輪的磨料、粒度、硬度、結合劑及組織進行選擇。同時根據(jù)鋁加工產品要求和數(shù)控軋輥磨床特性及磨削工藝進行綜合分析使用。
關鍵詞 :砂輪 ;硬度 ;粗超度
0 前言
選擇砂輪有3個原則。1)粗磨時切削性能好,金屬切除率高。2)精磨時砂輪的等高性、微刃性好,磨削發(fā)熱小。 3)使用經濟合理。作為一個優(yōu)秀的數(shù)控軋輥技術人員一定要詳細了解砂輪的制造和選型,使用過程,掌握砂輪的特性和國內外砂輪的區(qū)別對提升操作軋輥磨床的技能尤為重要。
1 砂輪的整形
除了砂輪使用前的靜平衡外,在磨削的過程中,砂輪經常會出現(xiàn)切削費力、磨料不能及時脫落、鈍化等現(xiàn)象,使磨削的軋輥表面出現(xiàn)燒傷、振紋,嚴重時會引起機床共振現(xiàn)象,這就需要操作者對砂輪進行重新修整,以保持砂輪的鋒利和正確的外形,切除多余的鈍化層,保持均勻的等高刃性。必要時,要對砂輪的端面進行修整,如圖1所示。
必須選擇合理的修整工藝,一般選擇單粒金剛筆,數(shù)控磨床上都有專門的修整設備,采用砂輪轉速 18 m/s,拖板速度 200 mm/min,吃刀量每次 0.02 mm。來回運行 6 次,即可恢復其切削性能,如果拖板速度超過 500mm/min,則修整的砂輪痕跡太重,會反印到軋輥表面。會增加磨削次數(shù),影響磨輥效率。如果拖板速度低于 100 mm/min,拖板會產生爬行,使修整表面太細,影響正常磨削,所以要根據(jù)砂輪的軟硬程度,合理經濟地選擇修整工藝。修整完成后,要加大磨削液的沖洗,去除多余的砂輪顆粒 [1]。
2 合理選擇砂輪的硬度是關鍵
選擇砂輪硬度時,作為操作工,都會希望砂輪時刻保持鋒利、不易鈍化、磨削中減少修整次數(shù)以及減少加工時間。在精磨時,要求脫落程度小,減少進給補償量,軋輥硬度和砂輪硬度匹配合理,磨削效率高能一直穩(wěn)定使用。
選擇砂輪硬度時,Z重要的是匹配軋輥的硬度、匹配磨床的設備特性、匹配所用的磨削工藝、匹配使用的磨削液以及匹配鋁板表面要求。要想保持良好的切削,就是軟配硬,硬配軟。磨床的主軸精度對砂輪會影響,太硬的砂輪,可以把砂輪速度降低至 12m/s~5m/s 后,進行Z后的精磨,磨削液的濃度配比要小于 3%,濃度高,黏性大容易堵塞砂輪,會引起砂輪偏硬,產生振動。匹配軋輥加工的粗糙度,太軟的砂輪會使軋輥表面均勻性不一致。
對于砂輪的選型,一般還要考慮以下 6 種情況。
2.1 砂輪與接觸面
砂輪與工件接觸面積大時,砂輪的硬度應選得低一些, 以免軋輥發(fā)熱過高而影響磨削質量。
2.2 磨鑄軋輥要求時
應該選用硬級的砂輪 ;重負荷磨車削過的鑄軋輥時,也應選硬級的砂輪,以免砂輪磨損太快。一般選 J 級。
2.3 重型磨床選擇
剛性較好的磨床,由于它們在磨削時的振動較小,磨粒不容易被破壞,因此可用硬度較低的砂輪。一般選 H 級、G 級。
2.4 表面粗糙度要求低
加工表面要求粗糙度值越小,工件尺寸要求越精確時,應選擇硬度較低的砂輪,以避免磨削發(fā)熱過多,工件表層組織變壞。一般選 F 級。
2.5 工件表面出現(xiàn)的劃痕
工件表面出現(xiàn)的劃痕常與砂輪硬度選擇不當有關。當砂輪硬度太低時,磨粒容易脫落,由于擠壓或摩擦的作用,脫落的磨粒會劃傷工件表面,因而此時要適當提高砂輪的硬度。一般選 H 級。
2.6 磨削要求切削高時
可以采用如下工藝 :砂輪轉速為 30 m/s,拖板速度為 2500 mm/min,吃刀量每次 0.15 mm。軋輥轉速 25 r/min,快速高效地進行粗加工。
3 砂輪對工件表面質量影響
從磨削性能來看,白剛玉、單晶類砂輪較好。從磨削表面粗糙度來看,砂輪的磨粒越細,則磨削工件表面上的殘留面積越小,表面粗糙度越低。從減少拉毛、劃傷來看,砂輪不能太軟,太軟的砂輪磨粒易脫落會產生小劃傷。但也不能過分硬、太硬的砂輪磨鈍后,磨粒不易脫落會引起工件表面燒傷,因此一般采用 H 級砂輪。從結合劑來看,樹脂結合劑的彈性好,適用于低粗糙度表面磨削。而陶瓷結合劑脆性大、彈性差,受不了側面扭曲壓力,但它的組織多孔性好,能耐水、耐油及普通酸堿的侵蝕,適用于一般磨削。
筆者認為想要加工出一個高質量的軋輥,軋輥的表面不能有螺旋紋(走刀紋)、振紋、網狀線、小劃傷(落砂印)、水波紋、斜紋以及色差,而且輥面表面的粗糙度基本均勻一致,且軋輥表面不能非常亮,要求越白越霧越好,要想達到這一要求,機床的各方面精度要達到設備要求,砂輪的選用要和軋輥的硬度等方面匹配,無論切削或拋光,性能都要優(yōu)良。
優(yōu)良的磨削工藝,是操作者技能的體現(xiàn)。這幾方面是相輔相成,無論哪一方面有問題,則軋輥加工的表面質量就可能達不到理想狀態(tài)。但這也不是,例如,機床有問題不穩(wěn)定,也可以通過磨削工藝進行彌補。例如磨削工藝有問題, 也可以通過砂輪選用進行彌補。例如,機床非常好,其他因素差一些,也能加工出合格的軋輥,所以良好的機床和優(yōu)秀的磨工是主要因素,其中砂輪是關鍵因素,所以砂輪的優(yōu)劣將直接決定軋輥的表面質量。
4 鋁箔輥選型為例
鋁箔輥面要求粗糙度一般 0.2μm~0.04μm 常用樹脂砂輪居多,因為本身軋輥的磨削量非常小,一般小于 0.05 mm,只要求輥形,表面質量等幾何精度,軋輥硬度肖氏 95~105,軋輥直徑 260 mm,長度 1 600 mm~2 200 mm,材質 9cr2m, mc3,mc3t 等,要求軋輥韌性,剛性,硬度均勻等,這就對砂輪就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。
4.1 砂輪要有一定的切削性能
所謂切削性能是指在磨削過程中,磨削電流表要能反映出來,精確到 0.2 A~ 1 A。砂輪如果太軟、脫落嚴重、電流監(jiān)控不好掌握,那么加工的輥形和粗糙度很難保證均勻一致。如果砂輪太硬,切削電流有了,砂輪不脫落而出現(xiàn)振紋,且表面光潔度較高,即軋輥會發(fā)亮,則軋輥表面缺陷就容易看到,而反映到鋁箔表面,如果脫落太嚴重,有時砂輪會掉砂現(xiàn)象,而擠壓到軋輥表面,產生小劃道、小劃痕。所以砂輪的硬度選擇要和軋輥的硬度相匹配,既要滿足自銳性,又要兼顧切削和劃道,并有足夠的拋光性能。
4.2 砂輪的材質選配
鋁箔加工上傾向于白剛玉居多,也有很多砂輪廠在材質上選用混同磨料,兼顧切削性能。筆者認為選用單晶剛玉材質要遠遠優(yōu)于白剛玉。
4.3 砂輪的組織號選用
建議鋁箔行業(yè),選 7~9 號 ,因為其磨削量較小,磨削負荷也較小,而在板材加工上有時會選用大氣孔砂輪,以增大磨削負荷。
在選用鋁箔砂輪上,根據(jù)粗糙度調配合適粒度的砂輪, 例如 0.25 μm 的粗糙度選用 150 粒度。
0.15 μm~0.2 μm 選 180 粒度
0.10 μm~0.15 μm 選 220 粒度
0.08 μm~0.07 μm 選 280 粒度
0.07 μm~0.05 μm 選 320 粒度
鏡面拋光選 500~1 000 粒度
根據(jù)加工的鋁箔輥面要求,砂輪選型如下 :
軋輥材質 9cr2m,硬度肖氏(HS)105,軋輥 260 mm×1 600 mm, 粗糙度要求 0.15 μm,選用 SA180J9B(單晶剛玉 180 粒度, 硬度軟 1 組織號 9 號,樹脂結合劑)。
粗糙度要求 0.08 μm,選用 SA280H9B(單晶剛玉 280 粒 度,硬度軟 2 組織號 9 號,樹脂結合劑)。
粗糙度要求 0.05 μm,選用 WA320J7B(白剛玉 320 粒度 硬度軟 1 組織號 7 號,樹脂結合劑)。
如果軋輥硬度更高一些,則砂輪硬度可以選擇到 F 級。
4.4 冷軋選用砂輪
鋁板材軋制的厚度一般為0.18 mm~0.4 mm,包括裝飾板、 空調箔、軋花板、蒸發(fā)器、電容器、PS 板、鋁箔坯料以及易拉罐料等,選擇白剛玉、單晶剛玉居多,硬度有 J 級、H 級、 GH 級、G 級,氣孔多以微氣孔居多,也有用大氣孔的,一般粒度超過 120 號時,用微氣孔居多,多用陶瓷結合劑,砂輪首先要有切削力,砂輪自銳性要好。根據(jù)經驗,磨削冷軋工作輥砂輪選用 WA120G7V 就可以滿足磨削冷軋工作輥的軋制要求。
隨著鋁加工技術的不斷成熟,客戶對鋁板箔的表面要求也越來越高,對軋輥的磨削要求也越來越嚴格,除了有均勻的表面粗超度,還需要用強光手電觀察軋輥表面無影響鋁板面的感官缺陷,對機床和操作技能也需要與時俱進,高質量的磨削,對砂輪制造,選型和使用也有了相應的要求,很多砂輪選型上就需要白剛玉和單晶剛玉進行混料選擇,例如某國進口砂輪型號 40A120-1H7V6200,不僅具有良好的自銳性,而且加工面廣,沒有磨削劃痕,正常使用不需要修整。經濟可靠,在軋輥磨床可推廣使用。
5 結語
無論是技術人員或者操作者,能選擇適合的砂輪進行磨削,對磨削工藝的提高、磨削效率的提升、磨輥工作壓力和機床精度的保持都是至關重要的,這就需要使用者在磨削工作中通過不斷總結,不斷學習,掌握砂輪的選型,根據(jù)磨削要求合理經濟的使用,才能Z大限度地發(fā)揮砂輪的特性,磨削出高質量的軋輥。
參考文獻
[1] 機械工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. 中級磨工技術 [M]. 北 京 :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0.